陳元勳老師,一位極其平凡的客家鄉親,生於日據時期非常貧窮的苗粟偏遠山區,他的家庭正是所謂貧窮中最貧窮的一群,小時八九歲就必需走一兩小時的山路上學,更不知道電燈為何物的困頓年代,陳老師憑著客家人「吃苦耐勞」「堅強毅力」及硬頸的精神,一路挺進,由小學、初中、高農,而後師範,然後繼續進修,進入世界新專、師範大學及教育研究所研修,所有的努力,使得陳老師的家庭轉型成為台灣中產階級,成為穩定社會最大力量的一分子。
綜觀陳老師的一生,就可以看到典型客家人所具有的優點,例如硬頸精神、刻苦耐勞、打拼的精神、重視教育等,具體而微全都顯示在陳老師身上,看到他就有如看到一群活生生的客家族群存在一般。
然而,讓陳老師的生命價值,再次展現出高峰,綻放出新的光芒,卻是在他由海山國中教師的職位上退休下來之後,發起及創立「台北縣客屬文化協會」,由於當老師多年,親眼看到年輕客家子弟語言快速流失,客家文化優良傳统等逐漸泯滅,內心非常焦慮,急思為提振客家精神而努力,因此號召鄉親同好等籌組「台北縣客屬文化協會」,在過去的十年當中親自擔任祕書長,實際執行協會工作,義務客語教學,成立了合唱團、民謠班、舞蹈班等訓練客家鄉親繼續傳承客屬文化活動,更親自考證客家義民「挑擔」犒軍之史實並率先提出,風雲全台,更激發台北縣全縣客家鄉親在全縣各地紛紛成立社團,讓客家文化在台北縣這個都會城市再次展現活力,客家精神再次復活。同時陳老師自己也得到社會的肯定,位列「台北縣客家耆老」,並獲聘為「文化局客家事務顧問」之殊榮。
本人非常欽佩陳老師的精神及毅力,對其毫無保留的為客家文化、語言復興而奉獻及努力,認為足堪後輩學習及師法,時逢「坎坷奮鬥」,集結成冊,爰為之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