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

台灣的客家人和客家話現況探討


湯富龍107.10.06

 台灣的客家人,大抵分成兩部份,其中最大的一部份,是在清朝渡海來台開墾的客家人所繁衍的後代﹔再來是1949年,隨蔣介石先生撤退來台的客家人,基本上這一批撤退來台的客家人,人數僅數萬人,較少和外界接觸,而自己形成一個個小小的同鄉會,聊表慰鄉愁而已。最慘的是他們的後代都變成外省人,而不知道是客家人了。因此本文所談的客家,以清朝移入的客家後裔為主。
   台灣的客家人,依據客委會普查及定義所得的結果報告,稱台灣約莫有450萬客家人。在農業社會,由於從事農耕,人員幾乎沒有甚麼流動,各居其所,客家人住在客家莊,例如:桃、竹、苗三縣,台中的卓蘭、東勢,屏東美濃等六堆地區。然而進入工業社會後,由於教育普及,工廠林立,商業鼎盛,人員開始流動,造成客家人所謂〔島內移民〕,因此,客家人離開鄉村進到城市,散佈各角落,以台北市來說約有50萬客家人,新北市幅員更廣,全市約60萬客家人,總的來說全台各大都會區,客家人在各都市地區約佔12%-18%之間,隱沒於閩南族群之中,在此同時,各地所謂客家莊,也面臨很多改變,閩南人也跟著進入,因此像中壢及美濃等地,現在閩南話及客家話幾乎各半了,而六堆其他地區或許早已過半了,真是令人不勝唏噓!!!
   台灣的客家話,可以分為下列五種:〔四縣〕、〔海陸〕、〔大埔〕、〔饒平〕、〔詔安〕,在這五種當中,除了〔詔安〕的客家話較難溝通外,其餘四種互相皆可了解,各人講各人的客家話,但皆可溝通無礙。〔詔客話〕主要分佈於雲林縣的二崙、崙背、台西等地,加上已經大部福佬化的南靖、永靖、西螺、大埤、北港等地,此地〔詔安話〕的流失,亦非常嚴重,可能達百分之七十的人不會說了。依據資料統計,台灣雖號稱450萬客家人,然而真正能夠操持客語者,只剩約200萬至250萬之間,真令人感嘆,想到客家人常說的話:【母語滅,文化絕】豈不令人害怕呢!
   然而探討客家話流失的根源,有人說當年國民黨政府規定,不能講母語(方言)只能說國語的錯誤語言政策,造成客家話及其他母語的流失,當然我個人也認為這造成一部份母語的流失,然而根據我的觀察:
   第一是客家縣市及村莊等聚落環境的改變,簡單的說就是〔街廓的流失〕,使說母語的機會降低,因此下一輩練習使用客語的機會較少。
   第二是工業化使得家庭結構變成小家庭化,祖父母輩沒有機會和兒孫輩住在一起,因此就損失了教導孫輩們母語的機會。
   第三最嚴重的原因是通婚的結果,〔通婚〕嚴格來說是語言流失最大的殺手,由於夫妻講不同母語,自然而然在家裡使用國語互相溝通,造成母語大量且快速流失,下一代完全不會說,當然有人認為二種不同文化可以融合,並且可以創造一種新的文化,但是此地不討論文化,只是很容易看到語言的消失。
此外,對於客家鄉鎮地區,客家語言漸漸的流失,我個人觀察到一個盲點,那就是政府的客家政策,無論國民黨執政或民進黨執政,大家都有志一同,努力要振興客家地區在地產業,活絡經濟,其目的是希望年輕的客家青年回家鄉就業。以新竹的北埔為例,在例假日時,一整條街上都是來觀光的遊客,人山人海,這個現象表示客家委員會的政策是成功的,但是到每一家商店及攤商仔細觀察了解後,卻霍然發現,很多攤商是由閩南人經營,粗估約莫一半左右,因為全用閩南話或國語溝通交易,也看到很多客家商店的店東是由老人家幫忙照顧招呼客人,他們也都操著很不流利的閩南話,看到這一幕,心裡當然酸酸的,心中明白顧客最大,為了要活絡客鄉經濟,卻在不知不覺中讓客語流失,並且將一個純客家的聚落,漸漸的被強勢的閩南族群同化,像中壢、龍潭及美濃地區一樣,這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。
因此,在這一個兩難的情況之下,我個人建議(或許未必非常成熟)客家委員會必須聯繫各地方政府,在各客家鄉鎮找塊很大的地方,充份容納各地方特色攤商及客家美食餐廳,讓各方來的觀光遊客能夠及中在一處,購買特產及品嚐客家特色美食,並由客家委員會設計獎勵辦法,凡全程使用客語溝通交易者,可有一定的折扣優待鼓勵,此外 一團一團的遊客一律由各地區培養的導覽人員詳細的解說,安靜的參觀,降低寧靜巷弄被打擾的情形。這樣,客莊仍然能稍稍保存原有客家生活方式,不受打擾,最重要的是客家話也不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被迫流失而不自知,客莊也不會被福佬化。依我個人看,屏東五溝水地區的導覽設計就不錯,參觀者由當地導覽人員帶領,觀光客付費,不但可增加當地青年就業機會,而且對於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及打擾,降至最低程度。
以上看法和建議,僅屬拋磚引玉,除了就教各位之外,也希望能夠引起大家討論的興趣,進而得到更好的方式,來解決客家話流失的嚴重問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