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

客家人的危機之一 〔福佬客〕 一群消失的客家人

台灣地區根據官方統計,客家人約四百萬人,佔台灣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左右,然而大部份的人卻不知道,仍有為數約四百萬隱性客家人,也就是所謂消失的客家人,這一批人由民俗學家林衡道先生在1963年時命名為福佬客,也就是說他們的祖先是客家人,然而子孫們卻全然忘記或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,因此依照統計,全台灣客家人數如果包含福佬客則約八百萬人,約佔台灣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左右(註:資料數字引用自客家委員會)。 
一、福佬客的分布地區:
        
當然全台灣都有「福佬客」,然而其中以「彰化縣」、「雲林縣」最多,也就是「紹安客」「福佬化」最為嚴重的地區。簡單來說彰化縣的「員林」、「田尾」、「埔心」、「永靖」、「八卦山西側」、「二水」一帶的陳、劉、邱(邱創煥)、詹姓等皆屬客屬人士;而雲林縣的「崙背」、「二崙」、「西螺」、「田尾」、「大林」、「北港」、「新港」、「大埤」等地,原來也都為客屬人士居住之地,然而時至今日也全然「福佬」化。
二、福佬客的信仰特徵: 
「福佬客」由信仰上的特徵可以判定是客家人。
        
眾所周知客家人士信仰「三山國王」與「義民爺」,而在彰化境內據統計至少有三十四座「三山國王廟」,至少四座「義民廟」;此外個別廟宇例如「員林」的「廣寧宮」、「西螺」的「廣福宮」「廣興宮」、「竹塘」的「醒靈宮」、「斗六」的「順天宮」等均為奉祀義民之廟。此外,這些廟宇的「天宮爐」,皆放置於廟外,此乃典型客家特色。 
三、福佬客的飲食特徵:
        
「福佬客」雖然「福佬化」相當深,然而在一些小吃菜餚上仍然非常容易判別,例如:「大埤鄉」的酸菜總產出佔全台百分之八十的供應量,所謂「酸菜」,也就是客家人所謂的「鹹菜」,「大埤」除了有客家廟之外,另有歌謠為証,:「大埤頭,客家天,做酸酸,呷甜甜」,此外例如「永靖」「社頭」的「醃瓜煮豬肉」「醬菜」「酸菜湯」等均為客屬人士的家常飲食可證。
四、福佬客所傳授給小孩的一些童謠:
        
在「崙背」、「二崙」等地方由一些老人教給小孩子所唸的童謠,例如:「阿啾鵑」、「雞牯子」、「十螺歌」等,皆為客屬人士的童謠,這些童謠並無文字記錄,唸來卻押運順口充滿趣味性。在這些地區大抵四十歲以上的人們由能記得這些原屬客家的童謠。 
五、福佬客的建築:
        
據師大賴志彰教授的研究統計,福佬客佔多數地區的建築當中,最具代表性的當屬「社頭月眉」劉宅「團圓堂」,此宅共有十三條護龍,護龍總長度為全台之冠,並曾入選為歷史建築百景,此外「社頭」、「田中」一代的蕭性、「朝興」翁姓、「田頭」賴姓、「石坑」趙姓、「員林」江姓、「內灣」陳姓、「員林挖仔」何姓、「田頭」與「東山」黃姓、「林厝」詹姓、「東山」曹姓、「社頭湳雅」田洋呂厝、「社頭」劉姓等,至少有50座以上民宅為客家聚落,福佬客之多可見一般。 
        
站在客家人的立場,如何提倡客家文化,避免客家人繼續流失,此乃我輩客家全體的責任,但是要如何做呢,在此我要套用一句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話:「笨蛋!就是多講客家話!」願全體客家人共勉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